中华民族名医像(44)李时珍
浏览量:415 From:
太阳游戏官网·(中国)集团有限公司 Time:2021-12-27 12:26:46
中华民族名医像(44)
李时珍
时间:2021-08-11 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:甄雪燕 梁永宣
作品由刘泉义创作,李经纬题款,李俊峰提供。
李时珍(1518—1593),字东璧,号濒湖,湖北蕲州(今湖北蕲春县)人,明代著名医药学家。
梦碎科举励承医学
李时珍出生于世医之家,其祖父是走街串巷的铃医,父亲李言闻为蕲州名医,由于有高超的医术与文化素养,被当地人誉为“李仙”。李言闻曾担任过太医院的吏目,行医之余还编写了多种医书,如《人参传》《艾叶传》《痘疹证治》《四诊发明》《四言举要》等。父亲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对李时珍起到了良好的启迪作用。
李言闻最初希望次子李时珍走仕途以博取功名。14岁那年,李时珍在科举路上顺利地过了第一关,考取了秀才。然而,在此后每三年一次的乡试中,他却屡屡失败。最终李时珍彻底醒悟,决定放弃科举仕途,转而继承家业,学习医学。
李时珍23岁开始跟随父亲习医,他不但刻苦努力,而且医德高尚。有一次,当地发生水灾,引发疫病流行,李时珍毅然走出家门,自拟药方救治患者。经过这次疫病中的实战,他的医疗水平得到很大提高,在当地也逐渐有了一定声望。据顾景星《白茅堂集》记载,李时珍曾治疗楚王世子的“暴厥”危症,并且仅用一味延胡索就止住了荆穆王妃胡氏剧烈的“胃痛”。李时珍出色的医技,自然也引起了达官贵人的注意,当地楚王(明朝掌管湖北一带的朱姓藩王)慕名聘请他担当楚王府的奉祠,兼掌管良医所事宜,于是李时珍成为楚王府里的医药总管。明嘉靖年间,他又被举荐到北京太医院供职,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医学梦。
格物致知精修本草
在太医院任职期间,李时珍有机会看到大量医药典籍,他发现许多本草著作中有错误,一些药物的注解也不准确。李时珍认为,药物书籍对老百姓的医疗乃至民生都至关重要,只有经过认真翔实考证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。深思熟虑之后,李时珍决定辞官,立志重修本草典籍,以正本草源流。
从34岁起,李时珍开始编写《本草纲目》,并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,同时还动员子孙和弟子们参与全书的校订及绘图工作。李时珍非常注重实践,为了正确认识每种药物的特点和功效,他常常亲自到深山野林进行实地考察,采集标本,加以对照比较。为了研究蕲蛇,辨其真伪,李时珍同捕蛇人一起观察捕蛇、制蛇整个过程。他还虚心向樵夫、猎人、山民、车夫、皮工等有实际经验的人请教,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。最终历时27年,三易其稿,于1578年著成《本草纲目》。
《本草纲目》全书收录药物总数达1892种,共190万字,其中绘制插图1109幅,附方11096个。如此浩瀚的篇幅,李时珍是如何归纳近两千种药物的呢?他采用了“析族区类,振纲分目;物以类从,目随纲举”的办法,这种条分缕析的分类方法是《本草纲目》最大的亮点,使该书成为本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。
梦圆金陵泽被后世
全书完稿之后,李时珍遇到了出版难题。明代时期,并不富裕的李时珍很难以个人能力支付出版费用。李时珍曾让其子李建元将书送往朝廷,希望通过官方出版。然而,明神宗批示:“书留览,礼部知道”,此后便音信全无。又经过十几年的寻寻觅觅,父子二人共同努力,拜请明朝文学家王世贞题序,这部巨著感动了当时的文坛领袖,王世贞终于为《本草纲目》撰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序言,使《本草纲目》的价值得到体现。最终,在李建元的努力下,万历十八年(1590年)金陵书商胡承龙出资开始刻印该书,万历二十四年(1596年),全书终于得以出版,史称金陵版。遗憾的是,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,未能目睹《本草纲目》出版问世。
此后,《本草纲目》开始流传并引起轰动,之后,以金陵版为底本,又先后出版了江西版、钱塘版等多种版本,在国内辗转翻刻多达30余次。1607年,《本草纲目》首次传到日本,之后反复被翻刻。后该书又传到朝鲜和越南,并于17、18世纪传到欧洲,从而使西方各国医药界和博物学界打开了新的眼界,发现其中可供引用和借鉴的资料相当丰富。
最早把《本草纲目》介绍到欧洲的是波兰传教士卜弥格,他于1647年来华,用拉丁文翻译了《本草纲目》部分内容,写成《中国植物志》,后又被译成多种文字,使《本草纲目》逐步走向世界。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,也称赞《本草纲目》是“中国古代百科全书”。当代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所著的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中,有很多材料来源于《本草纲目》。他用英国式的赞语称李时珍是“药物学界中之王子”。
《本草纲目》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药学史的丰碑上。追溯过往,正是两千多年中药学一脉相承的积累与创新,才为《本草纲目》的著成奠定了强大坚实的基础。(甄雪燕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)